三季度外幣貸款規避信貨規模管制大幅增加
日期:2015/8/24 14:57:21 點擊:1864
一方面,人民幣貸款收緊明顯,另一方面,外幣貸款增勢洶涌——這是在同一種貨幣政策下,中國信貸市場上演的一出獨特的“雙簧”。
商業銀行人士稱,由于外匯貸款并不納入人民幣信貸規模管制,這成為不少銀行人民幣貸款規模之外,滿足部分客戶融資需求的新途徑。另外,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不斷走高以及美元貸款的低利率,通過境內外市場即期與遠期之間的騰挪,企業套利空間浮現并呈放大之勢。
從年初的負增、到年中的反彈、再到三季度的快速平穩增長,外幣貸款在短短9個月里,一路向前,高歌猛進,演繹了一條與人民幣貸款截然不同的上行線。單月新增已經從1月份的-85億美元,躍增至9月的177億美元,外幣貸存比更攀上169%的高峰。
這種強勁的增長,不僅對央行的貨幣信貸調控帶來了新的難度,也對境內市場的外匯流動性帶來了新的壓力。
猛增的曲線
央行數據顯示,外匯貸款年中以來上升趨勢分外明顯,在各銀行人民幣貸款相繼收緊的情況下,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。
1-9月,中國金融機構單月新增外匯貸款分別為:-85億美元、-42億美元、43億美元、70億美元、124億美元、372億美元、110億美元、192億美元、177億美元。
上述數據表明,5月開始,外匯貸款增勢明顯,此后在6月份創下峰值,進入三季度呈現高位穩步增長態勢。
從同比數據來看,外匯貸款自去年年中進入跌勢以來,這一勢頭在今年一季度達到谷底,此后開始逐步反彈。
央行數據顯示,今年3月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各項貸款余額2352億美元,同比增長-11.69%。而進入9月,各項外匯貸款余額已經達到3433億美元,同比增長28.34%。
某大型銀行人士告訴記者:“外匯貸款三季度以來的確增長明顯!1-9月,該行新增外匯貸款已經達到近400億美元,約相當于2700億元人民幣,幾占該行當年新增人民幣貸款的1/3。
這并非一家現象。
上海某股份制銀行貿易金融部人士亦稱,外匯貸款從年中開始有了明顯增長。他說:“壓力最大的是6月份,那時候各項指標完成都不太好,從三季度開始,輕松點了!
深圳某銀行公司業務部人士也告訴記者,現在企業外匯貸款需求強烈,提款申請明顯增多。
規避人民幣貸款管制
在各銀行紛紛加強人民幣信貸規模管控的情況下,外匯貸款卻一枝獨秀,顯然事出有因。
一位商業銀行人士認為,五大原因促成了外匯貸款的增長,分別是:外匯貸款不受人民幣信貸規模限制、人民幣升值預期、外匯貸款低利率、進出口形勢好轉、企業外匯套利空間呈現。
進入7月份,隨著上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7.37萬億元數字的出爐,三季度以來信貸市場暗中收緊。這一方面與商業銀行自身信貸結構調整和資本約束有關,另一方面與貨幣政策當局的“指導意見”不無關系。
上海某股份制銀行人士告訴記者,三季度開始銀監會、審計署等相關部門紛紛加強信貸投向審計,尤其以政府融資平臺為主。在此情況下,商業銀行為避免“撞上槍口”,紛紛收緊信貸,企業明顯感到資金面收緊。但外匯貸款由于不受人民幣信貸規模限制,亦不在信貸檢查之列,導致一部分原來使用人民幣貸款的外貿型企業開始轉向外匯貸款。
進入8、9月,人民幣信貸收縮之勢更加明顯。商業銀行在人民幣貸款規模受限的情況下,開始通過“權宜之計”維護客戶關系。這包括資產置換騰挪人民幣貸款規模,以及不受信貸規模約束的外匯貸款。
深圳某國有銀行公司業務部負責人告訴記者:“外匯規模不受控制,能維護客戶,下面分支行都樂意做。這是因為,我們有各項考核的壓力,外幣存款、國際業務結算量等都仰賴外匯貸款附帶完成!
此情況下,一部分無法以人民幣貸款滿足的外貿型客戶,在外幣貸款方面找到了新的融資空間。
目前,外匯貸款除了受到存貸比的限制外,主要受到銀行外匯頭寸的限制,而不受人民幣信貸增長頭寸的限制。據央行數據,截至9月,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各項貸款余額3433億美元,各項外匯存款余額2032億美元,貸存比高達169%。
企業隱秘套利通道
導致外匯貸款猛增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——人民幣升值預期,及由此呈現的豐厚套利空間。
去年四季度開始,境外市場人民幣開始出現貶值預期,但很快,隨著中國各項宏觀數據的好轉,逐步被修正,直至5月起人民幣由貶轉升,NDF市場重拾升勢。
中國銀行(4.08,-0.06,-1.45%)全球金融市場部研究員石磊說,近來人民幣升值預期進一步升溫。10月26日,境內人民幣兌美元1年期遠期報價已達6.7554,而NDF報價則高達6.63左右,3年期NDF市場報價達6.08,相當于未來3年升值約10%。
美元相對弱勢的情況下,即期借入美元,遠期以人民幣購匯償還美元變成了一本萬利的生意,企業套利空間浮現。
目前,企業的美元貸款利率基本上是在LIBOR基礎上加點生成。由于外幣貸款利率不存在管制,各銀行根據不同的客戶評級、不同的貸款期限,給予的加點相差巨大,從70BP到200BP不等。以6個月期LIBOR計算,6個月期美元貸款利率大約為0.67%-0.8%,遠低于同期限人民幣4.86%的貸款利率。
若加上人民幣升值預期因素,企業不僅可以完全靠匯率來覆蓋外幣貸款成本,還可以取得不錯的套利收入。
石磊說,如果企業在境內即期借入美元,而同時在境外NDF市場遠期買入等額美元,匯率升值受益扣減境內美元貸款利率后,企業不僅可以完全補平貸款利息,而且可獲得2%左右的年收益。
這成為不少企業對外幣貸款趨之若鶩的重要原因,亦無意中填補了銀行人民幣貸款規模限制之痛。商業銀行人士稱,不少有進出口業務的客戶都通過在香港注冊分公司,然后取得NDF交易資格來達到境內外的套利。
為了多補充銀行的外匯頭寸,以應對外匯貸款的需求上升,商業銀行開始加緊外幣吸儲。
央行壓力
外匯貸款的洶涌,正在外匯市場上生成新的波瀾,盡管其不能用于結匯在境內支付,進而對我國的基礎貨幣造成很大影響,但依然挑戰了央行的貨幣信貸調控。
而且,外幣貸款不能結匯及用于境內支付的規定,并非全然杜絕了“結匯后回流市場”的可能,企業曲徑通幽將外匯貸款結匯后的“二次反流”亦可能繼續挑戰信貸政策。
同時,外幣貸存比的高企,亦讓市場流動性呈現隱憂。
多家商業銀行外匯交易人士均反映,“銀行間市場外幣頭寸趨緊、各銀行頭寸都很緊!
緊的原因,一方面與外匯需求強勁有關,另一方面亦與外匯供給減少相關。
“結匯很多,大家都不愿意持有美元!鄙虡I銀行外匯交易人士告訴記者。這導致在全球市場美元毫無升息的情況下,中國各大銀行紛紛調整美元存款利率,以求“美金”入囊。
而另一方面,在機構大量結匯的情況下,由于商業銀行依然實行外匯綜合頭寸管理,必須將頭寸上限之外的美元賣給央行,導致央行外匯占款迅速增長。
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顯示,9月份外匯占款增加4067.69億元,創造了前9個月的最高紀錄。而今年前8個月的數據基本都維持在1000億元-2000億元左右。其中,7月和5月最多,分別為2204.56億元和2425.65億元,除此之外,均在2000億元之下。
外匯占款多增的背后,將直接表現為基礎貨幣投放的增多。這將進一步挑戰業已超出調控目標的貨幣供應量調控。